星期日, 3月 04, 2018

變革的力學

社會運動論文,各種反抗事件看得多,漸漸就理解,促成一件事件的發生,不外乎是那一些既定的組成部份。文章結論常常是,各種元素的交叉生成,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我去理解時,常常是以傅柯的權力關係,各個單位,各種權力的拉扯,如孫子兵法,虛則實之,實則虛之,一方出了手,另一方看到他暴露於人前的事件,便會有針對的回應,又是牛頓第三定律,一方施行的力與另一方回應的力,方向相反,力度相同。社會構成就是超過兩個部份的力量單位,你來我往。勞動關係理論總是不外乎資本家-國家機器-工人的流動關係。全世界的資本家都能夠團結起來,國家機器為了全球經濟體的競爭,也會支持資本,惟獨工人一盤散沙。

世事有大有小,牽涉的組成部份和資訊,決定事情的路徑,組成部分越少,預測的準確程度越高。歷史事件發生的各個組成部分,讀懂涉及部分關係的脈絡,明白事件的生成。然後觀照現實,就可以對行動及所帶來的結果有更好掌握,甚至預算得到。這當然只是理論上,假設有部超級電腦,可以將所有變數複合計算,推論結果。但人們似乎還沒有將所有使事件發生的組成部份都勾勒出來。而相信以現在經濟發展與地球破壞程度成正比的走勢,人類滅種肯定比人們完全理解歷史組成更快到來(但願如此)。 

不過,要推動現行制度的變革,一如公民社會追求alternative,又不一定需要把所有所有歷史的組成部份都理解,方能夠推動。牛頓力學的慣性定律,(抄wikipedia的)運動中的粒子,若不受外力,或受的合外力為零,則其速度的大小與方向都不會改變,直到施加在這物體的淨外力不為零為止。理性主義下,資本市場裡,一切都可以計算和預測,命運就是由現實各種組成部分複合而成的路軌,基本都已經設定好,繼續以既定速度和方向運作。現代的制度還不夠使99%底層人民受壓至生活不過來嗎?為什麼資本主義還像一頭野牛,一輛失控的無人駕駛列車一樣,一直向滅亡去衝?因為100%的人都在貢獻這個制度的力量,成為制度的粒子,而不是改變制度的外力。 

所有世事都在貢獻這個巨大而看似不能逆轉的命運。在資本主義的命運之下,只有人心和意志,是成為外力的惟一變數。 

把人心如果單純二分為功利和善良部份的話,功利部份是能夠預期,而社會運動中在招攬結盟的時候,或是我做組織的時候,常常都循功利方向思考,團體對於基層來說,如何提供即時利益,又如何將物質利益的視野,提升到集體共同利益。以利益誘導人心功利部份的歸向。如果相信人性本自私,這當然是惟一路徑。惟善良是不可預測的。 

至於意志。人的學習透過經驗産生一系列的概念,以此決定以後的行動。人被歷史累積的文化與環境所塑成,這無容置疑,因此99%的人們讀書考試,畢業投入社會做社會的小螺絲,好像是一條走不出來的命運。而以新的經驗跨越舊的經驗,需要脫離慣性的勇氣。所以意志與自我建立之重要,超人意志,一種自我批判、自我超越的意志,重估一切價值的勇氣。 

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善良而自覺的人。公民社會和有機知識份子要把握人心和意志,才能超越現在跟循系統的行動模式。



工人這個身份,其實應該以一種廣義的「下」層身份重新涵蓋,相對於資本家,就是工人。但這個詞也許不能感召到絕多數人,人們除了經濟活動以外,還有其他人生部份,各種身份政治,冒起取代工人身份。性/別、種族、綠色生活等等,理應能夠與工人身份結連,除了在號召的時候論述上的結合,也要有實質行動的結連。我覺得結合、結連這些詞都不夠表示,它們本來就是一體,方能集合力量到最大的可能。

這涉及公民社會的內部運作,之所以葛蘭西說,公民社會的內部變革先於體制的變革。這樣說下去,便是很多組織、動員、結盟,連結、教育、文宣、民主決策實質操作,等等等等的技術活,還有很多超越理性主義的,人心的把握和世事的走向。此為後話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