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3月 06, 2018

運動的絮語

要看開,沒有人看明白其實不重要,一是這只是絮語,需要有相同語境的人才能連系到,二是認真找尋世事關聯的真象的人並不多。
慢慢予以系統和邏輯的闡釋。現在仍是碎片的言語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牛頓力學,第一定律是慣性,第二定律是變化,第三定律是相反慣性。自然界的定律可以用來理解自然,也可以是從觀察世事之中驗證,將常識經驗知識化、深化的過程。及後再以現世事例去檢驗,再得到新的知識。
變革的力學,可以再結合第二定律來理解正、反、合的歷史生成過程。第二定是變化定律,F=MA,a 就是變化的速度,力就是外力 F (上篇已引申到外力其實也是來自內在)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由下而上的組織生成公民社會,生成社會改革的力量。有機的底層生成。回應葛蘭西說,每個階級都有其階級的有機知識份子,能夠總結經驗,理清思想,指向政治力量,鼓動群眾透過連結生成變革的力量。民主參與的重要性。
精英先鋒於公民社會中的由上而下的改革的失敗困難。流氓革命與柏拉圖的理想國。
變革要先由內部再到系統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表象和內在是面子和裡子,是一體。內部的內部。也要批判人的思想的慣性法則,以及理解人的思想改變契機的法則。
變化的法則,正反合。人的思想是經歷正反合的演化,反力受制於慣性,無權的奴隸內化當權者的意識形態,抗拒反力,合理化自己的處境,否定反力的存在,一種心理防衛機制。無意識地表示出與當權者同一種邏輯,無權的奴隸停留在心理防衛機制的下層
心理防衛機制解釋自我對本我的壓抑,為了於災難與打擊及不義中,逃避精神的痛楚。抑壓(人人都係咁),否定(我都唔係特別慘),退守(行動點會得,得就唔駛咁),轉移(因為移民搶飯碗先會咁)。(哇屌,可以不斷延伸。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反力是思想資源,是可消化的資訊,是經驗,是先鋒的付出感召,也可以是文化輸出。明白不義,可能是由自身,也可以因為同伴的情誼(盧梭的憐憫心)而看到感同身受的不義,因而痛恨當權。不論如何,感受先於理解,移情比說服更有用。
組織者奉為天條的,anger hope action,憤怒導向希望,進而行動。有些簡化了人多樣的行動動機。而人未必一定是因為看到希望才行動,也可以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,挑戰權威的勇氣,也可以是單純好戰,條氣唔順。
透過熱情與憤怒,不同的誘發動機,會導致不同結果,所以得以實用理性分析。單純為了希望,容易因為宏大目標過於宏大,而疲乏於一次又一次的落容。如果只是好戰,容易變成同歸於盡,無法建立社會新系統,勝出等於輸。打殘制度,不是同歸於盡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漢娜鄂蘭寫平庸之惡,官僚做事聽從命令,自己無責任;佛洛姆的分析指出惡是出於對自由的逃避。沙特說,人的生存焦慮便是害怕承擔責任,尼采指超人意志逃避永劫的虛無,負起自我的責任。
邪惡與良善的理解。於今日世界的形勢,分析惡還是研習善,比較重要。可是善惡可能本是一體。惡的反面是自由,自由的提升是愛。自由是自由的意志,能夠成熟承擔於世俗紛擾之時,作出良善決擇的能力。善良是心性,善良人沒有歷練便會輕浮,逃避社會。善良不能輕浮,要與惡一樣深沉和全盤周詳細密,變得與惡一樣有智性。
善是恆久不變的道,善的源頭來自於自然和心靈(即使宗教也是人對自然的解釋)。內在意志,由來於順應內心與天命,手段是內觀直覺。身份政治?女性主義?人道主義?反理性主義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王陽明:無善無惡心之體,有善有惡意之動,知善知惡是良知,為善去惡是格物。
我不同意只有精英中的精英,才能守住內在覺醒。這是靈魂精英主義,精神潔癖。但意志和信念不可缺少,格物的智力也有助將理念傳遞,以語言,以文化形式。
有時也可能用到權威和物質,只能是手段,從來不是目的。等同Alinsky說組織者到社區,若是社區人不喜歡你的長頭髮,你便應該一把剪掉它。頭髮可剪亦可留,只是形式只是手段。任何工具和結果,如果被當成意義都是有害的。只有起始的直覺和熱情才是行動以至人活着作為一個動詞的意義。能夠捱下去長期蹲點的行動者,都不會純粹為了容易達到的希望,也不是一時激發的憤怒,是一種持久對人的熱情。

沒有留言: